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子宮肌瘤-症狀及飲食禁忌 泡沫尿、水腫、腰痛一定是腎臟有問題嗎?從症狀談腎臟病

回應(0)引用(0)
2012/11/10 19:18

http://www.allergen.com.tw/fibroid.php高血壓  膽固醇  心臟病  糖尿病  胃潰瘍  子宮肌瘤  腳臭的原因  蚊子怕什麼  燦坤  特賣會  如何美白  統一企業  減肥減重  王品集團 子宮肌瘤 世界各國包括台灣在內,最常見的婦產科手術為剖腹產術,其次為子宮切除術。實行子宮切除術的最主要原因是子宮肌瘤,而子宮肌瘤是婦女的腫瘤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既然常見,那麼得到這種疾病的婦女是否一定要開刀呢?答案是不一定要開刀!要視情況而定!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發生? 相信有許多的婦女同胞,在有身體不適到婦產科接受超音波檢查時,常被意外告知其子宮長有「肉瘤」這些所指的就是所謂的「子宮平滑肌瘤」,也簡稱為「子宮肌瘤」。它是在骨盆腔中最常見的腫瘤,也是婦產科領域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在生育年齡的婦女中,其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二十,而年紀愈大的婦女,其比例愈高,在更年期前後,其發生率約佔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但是很幸運的,這些長在子宮上的肌瘤大多是良性,惡性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 子宮肌瘤,可概分成三大類: 漿膜下肌瘤:由子宮往腹腔內生長,通常臨床症狀較不明顯,可能要長到相當大才有症狀出現。 黏膜下肌瘤:往子宮內腔生長,臨床症狀較明顯,常常以經血量增加來表現。 肌層內肌瘤:位於子宮肌層內,是最常見的肌瘤形態。 子宮肌瘤症狀 長有子宮肌瘤的人,會有那些臨床的症狀?事實上,大多數的人並不會有任何的症狀,故有人終其一生都不會知道其子宮長有肌瘤,或是等到其已長到從肚皮上都可以摸得到時才到醫院求診。還好,一個良性的肌瘤,並不容易因延遲診斷而轉為惡性腫瘤。 除此之外,臨床的子宮肌瘤症狀最常見的就是月經的量增加,還可能會有骨盆腔的慢性疼痛,例如:痛經、性交疼痛等;若是肌瘤發生扭轉,也可能造成急性疼痛;若是肌瘤太大壓迫到泌尿系統,可能造成頻尿、解尿困難,或是腎積水。 壓迫到腸子,則可能造成阻塞或便祕;子宮肌瘤也有可能造成不孕但機會不高,只佔不孕症婦女的百分之三而已。所以一個不孕症的婦女,若發現子宮有肌瘤的話,絕不能斷然宣稱這就是不孕的原因,一定要等到該做的檢查都做完後,仍找不到其它的症狀原因時,才可把不孕的問題歸咎於子宮肌瘤。 依據解剖學的統計,三十歲以上的婦女有百分之二十以上有子宮肌瘤,肌瘤有大有小;由統計顯示,百分之四十到七十的女性有小結節,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成長為較大的肌瘤;一般來說,二十歲發病的女性較少,而三十到四十多歲才開始顯現,過了更年期後機率又會下降。 由此可以了解子宮肌瘤的罹患和女性的生殖年齡關係密切,因此,肌瘤的產生和女性荷爾蒙的長期刺激之關連性值得我們注意。 子宮肌瘤飲食禁忌及對策 一旦得知身體有肌瘤時,應以不憂不懼的平常心來對待;肌瘤是身體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它為何會變成這個腫瘤,最需要檢討的身體自身,不但不應有「除之而後快」的態度,反應以最大的愛心及慈悲來看待身體大家庭中的「不良成員」,並導正它,這種平和、友善的心情對於肌瘤的發生不但可抑制且可改善;中國傳統醫學認為肌瘤的病因是氣滯及血瘀,生活自然、輕鬆、充滿愛心,身體自然會氣順血通;近代西方醫學認為子宮肌瘤病因和卵巢功能紊亂女性荷爾蒙過多有關,而好的情緒正是最佳的預防之道。 關於子宮肌瘤飲食應以自然素食為主,禁忌避免食用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荷爾蒙的食品(包括加工的和天然的),這些食物包括乳類及其製品、蛋類,以及以荷爾蒙飼養的動物之肉類;有些植物食物,如石榴、蕃薯、紅蘿蔔、某些豆類……等含有和女性荷爾蒙有關的植物荷爾蒙(如異黃酮),亦應禁忌。 以高纖、低脂、低糖、素食為主的子宮肌瘤飲食療法對於肌瘤有減少流血及疼痛的作用,且可使肌瘤纖維縮小。正確健康的飲食對於情緒有正面影響,病情自然會有改善;良好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是健康的基礎。在「正常化」生活與飲食期間,要隨時密切觀察肌瘤的大小,至少每二、三個月內診或超音波掃描一次,並注意症狀的輕重,看肌瘤是否有變化。 並不是所有肌瘤都要接受手術切除,通常由醫師視臨床的症狀來決定。一般而言,對於那些症狀較為嚴重,無法經由藥物治療或是懷疑是惡性腫瘤,便要施行手術治療。對於那些不想再懷孕的病患,可以施行經腹全子宮切除術,不但可解決臨床的症狀,且不會再復發;而那些仍有計劃要懷孕者,我們則可施行子宮肌瘤切除術,通常可以保有子宮的功能,但切除後,肌瘤仍有再生的可能性;若合併有子宮脫垂者,則可施行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若肌瘤位於子宮內腔,則可施行子宮鏡肌瘤切除術。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外孕  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異位症
 
分類: 醫療資源
2012/11/10 19:09

泡沫尿、水腫、腰痛一定是腎臟有問題嗎?從症狀談腎臟病 腎臟內科 楊美利 主治醫師 顧進裕 教授(100年9月)--------------------------------------------------------------------------------泡沫尿、水腫及腰痛是一般人疑有腎臟病而至腎臟內科門診就醫的常見原因,但是這些病症並不一定是腎臟病的病徵。 小便起泡是主觀的感覺,未必真的有毛病。正常情形下,尿液含各種含氮廢物和多種礦物質,使尿液張力較強而易出現泡沫,尤其經過整晚的尿液濃縮,尿中溶質濃度很高,排尿時更容易起泡,一般會在數秒內消失。泡沫尿也是某些疾病的表現。常見造成泡沫尿的原因有:一、肝、腎疾病使得尿液中蛋白質、胆红素或脂質含量增多;二、膀胱炎、膀胱癌或泌尿道感染使尿液的成分改變;三、糖尿病控制不好,尿糖或酮體含量高,尿液的酸鹼度改變,使尿液表面張力增高;四、經常性興奮者,尿道球腺分泌的黏液增多,尿液表面張力較高,也使尿液較易產生較多氣泡。有尿蛋白病人的小便容易起泡,其特徵往往是尿液表面漂浮著一層細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持續性或病態性的蛋白尿,顯示腎臟本身原發性的疾病,或身體其他器官發生病變,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肝病、自體免疫疾病,或癌症,造成續發性的腎臟病變。蛋白尿是腎臟病的一個警訊,是需要審慎評估與治療的。 排尿是腎臟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水腫即表示有腎臟病嗎?其實只要鹽分或水分攝取超過尿液和流汗等體液的排除就可能導致水腫。常見與疾病相關之水腫有: 一、嚴重蛋白尿,如腎病症候群,因為大量蛋白質從尿液排泄,導致血液蛋白質太低,鹽分及水分因而易堆積於血管外之組織而至水腫。嚴重的腎功能衰退,水分及鹽分排除不易而蓄積,也容易引起水腫;二、心臟衰竭造成靜脈回流變差,當身體水分過多時易導致水腫;三、肝臟疾病,主要是肝硬化,導致血清白蛋白合成太少;四、某些降血壓藥、消炎止痛劑、口服降血糖藥、避孕藥及促進排卵藥物,也可能引起水腫的副作用;五、局部病變,如靜脈曲張、蜂窩組織炎、下肢靜脈栓塞等問題可能造成局部或單側患肢水腫;六、不明原因或體質性的水腫,女性居多,特點是早上好好的,到下午或晚上下肢腫脹,連穿鞋都困難。此外,久坐不動,中風之患肢,因靜脈回流變差,也易腫脹。 由於腎臟位於背後兩側腰窩處,當腰痛時,一般民眾常懷疑為腎臟痛。其實,比較常見的腰痛原因是姿勢不當、肌肉扭傷或者脊椎受傷等造成的肌肉神經酸痛,而急性腎盂腎炎及腎結石則是腎臟痛比較常見的原因,但佔腰痛之比例並不高,急性腎盂腎炎會合併有發抖發燒等症狀,腎結石則可能合併有血尿。 造成泡沫尿、水腫或腰痛的原因很多,但不一定是腎臟有問題,病患無須太驚慌,應求診腎臟專科醫師,安排驗尿、血清尿素氮、肌酸酐等的測定、腎臟超音波或加腹部X光檢查,加以綜合判讀,大多可以診斷或排除腎臟問題,切勿輕信不恰當的醫藥資訊,甚至服用不知名的補腎藥品,而致傷身傷神又傷財。

沒有留言: